經歷了“雙十一”的瘋狂搶購之后,很多消費者現在最惦記的是包裹什么時候能夠送到手上。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僅11月11日當天,主要電商平臺就產生了13.52億個快遞物流訂單,達到了歷史新高。十億級的海量快遞包裹,也對電商背后的物流運轉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令人高興的是,由于智能科技在貨物掃碼、分類、運送等多個環節的應用,物流運轉的效率實現了大幅提升,有些消費者甚至比往年“雙十一”更早地收到包裹。
在一個寬廣的物流倉庫里,幾百臺機器人在地板上井然有序地移動,身上背著各式各樣的包裹,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能夠自動避開其他機器人或別的障礙物,還會在電量耗盡之前尋找附近的電源充電,形成了一張智能的快件分揀網絡。可以說,正是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投入應用,使眾多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能夠感知周邊環境變化并自動做出智能決策。
不僅是分揀機器人,越來越多的設備正接入網絡。目前,全球已經有數十億的聯網終端,未來在5G海量連接能力的支持下,我們遲早會迎來具有數萬億連接的世界。高通工程技術高級副總裁、4G/5G業務總經理馬德嘉認為,將這些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全部傳給一個中心實體(即云)進行處理和管理,并非易事。我們需要將現有模式轉變為去中心化的模式,將智能處理能力分布到構成無線邊緣的海量終端上,使它們能夠獨立地理解、推理并行動,從而可以創造出更高的社會效益,比如汽車駕駛更安全、監控攝像頭有效保護隱私等等。
在這些智能終端之中,消費者日常生活里接觸最多的無疑是智能手機,并已搶先體驗到各種AI功能:自拍時,按下快門的瞬間,手機就已經對人像做了美顏處理;想去某個地方,只要對著手機說幾個字,就會有精準的導航路線……如今,搭載高通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的驍龍系列平臺已廣泛應用于小米、OPPO、vivo等眾多品牌手機上,使各種AI應用滲透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未來借助5G的高速率、低時延等特性,手機上的一些處理任務還可以放到云端來完成,相當于新增了一個“超級處理器”。
當然,5G網絡接入的海量設備,也將為人工智能系統帶來豐富的數據資源,可以基于此訓練出更好的人工智能模型,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開啟萬物互連的智能新時代。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在今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表示,智能互連的未來,將會由5G和人工智能所驅動。5G和人工智能相互結合催生出的強大力量能夠變革幾乎所有行業,涵蓋醫療健康、能源、零售等領域,甚至能夠推動整個商業生態的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