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中,不少用戶向記者反映,因購買靚號使得攜號轉網受到制約——或要等到合約期滿,或要支付違約金。對于這個規定的合理性,記者咨詢了山東省通訊管理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如果用戶辦理業務時與運營商簽訂了相關合約,遵守規定的內容無可厚非。”
11月27日,工信部召開全國攜號轉網服務啟動儀式,宣布攜號轉網技術、系統、服務規則等都已完備,攜號轉網正式推開。據了解,用戶可以在保持號碼不變、且符合轉網條件下自由選擇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昨日,記者采訪濟南多家營業廳,來實地探訪攜號轉網第一天市民的反映到底如何。
號碼轉出需去指定門店
記者了解到,早在11月10日,省內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辦理攜號轉網業務的試運行。濟南市中國電信趵突泉營業廳的工作人員表示,近期的確有用戶來營業廳辦理轉入轉出的手續。攜號轉網正式運行的第一天,記者留意到,大廳內辦理業務的用戶不少,不過,當天并沒有來辦理攜號轉網的用戶。
隨后,記者又對位于濟南市解放路的聯通營業廳、和平路和歷山路的兩個移動營業廳走訪發現:一般的聯通營業廳網點不辦理攜號轉網業務,如果用戶想現場辦理,必須前往中國聯通八一立交橋營業廳;而兩個電信營業廳,目前也沒有用戶前來辦理攜號轉網業務。“只有趵突泉店能辦理轉出業務。”一位中國電信的工作人員這樣說道。
濟南市聯通八一立交橋營業廳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用戶在獲取授權碼前需要先查詢轉網資格,如果操作簡單,基本自己通過短信或者撥打人工客服就能解決,只有碰到復雜些的業務,才需要親自來營業廳辦理。”這也是攜號轉網第一天,各營業廳“門庭冷落”的原因之一。
辦理需“授權碼+身份證”
11月27日上午,記者走訪了位于濟南市經二緯六路的中國移動營業廳。前臺的工作人員熟練地向記者介紹了攜號轉網的相關流程,“整個流程并不復雜,用戶想辦理轉網,首先要確定自己是否具有轉網資格,即發送驗證碼查詢現有的手機號碼是否具有轉網資格。”
記者了解到,所謂的轉網資格,可以理解成是否存在與所用運營商簽訂的合約業務。如果用戶現有合約套餐未到期或需要與手機號進行解綁,運營商則會發送一條短信告知用戶。合約未到期的用戶則需等期滿后才能辦理轉網業務;有號碼綁定業務的用戶,可以撥打該運營商的電話,或者通過發送指令短信、去營業廳的方式進行解綁或取消。
“合約到期,并取消綁定的業務之后,用戶再向運營商發送申請轉網的指令,隨后運營商會發送一個授權碼,在用戶拿到授權碼的那一刻,才可以憑借身份證前往營業廳進行辦理。”另一位營業廳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同時她還提到,整個攜號轉網的流程,在移動、聯通、電信三個運營商處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靚號轉入還有隱形門檻
在采訪中,不少用戶向記者反映,因購買靚號使得攜號轉網受到制約——或要等到合約期滿,或要支付違約金。對于這個規定的合理性,記者咨詢了山東省通訊管理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如果用戶辦理業務時與運營商簽訂了相關合約,遵守規定的內容無可厚非。”
對于“靚號”攜號轉網的問題,一家移動營業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靚號都會綁定套餐,轉網的話就需要更換套餐,但更換的套餐價格大多會比之前的高。比如一個手機尾號帶3個1的號碼,每月固定消費要達到120元,轉網的話可能每月消費就會變成200元。”
一名中國電信營業廳的工作人員則表示,“靚號”轉入雖不用提高套餐消費金額,但有個“隱形門檻”,那就是需要預存三百到五百元的話費。具體的預存金額,要看“靚號”的“含金量”價值。
同時,運營商對“靚號”轉入的自由度也有限制。例如聯通和移動,用戶攜號轉入后,需等待120天后才可以再辦理轉出業務;同時,移動還增加了一項“7日反悔期”,即用戶攜號轉入7日內仍可轉出,過了7日就要遵守120天的限制期規則。
市民對此熱情度不太高
根據山東省通訊管理局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截至10月底,全省(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為3196.3萬戶,全省電話總數達11895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達10756.4萬戶,4G移動電話用戶8063萬戶。“根據濟南的在網用戶數量來看,三大運營商從高到低依次為移動、聯通、電信。”山東省通訊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那么,濟南市民對于攜號轉網的熱情度如何?記者隨機采訪了50位市民,僅有一位表示有意轉網,其余均表示會繼續使用現有的運營商服務。其中,有37人的理由是“轉網太麻煩”,12人則認為“各家套餐內容同質化嚴重,沒有必要(轉網)。”
從全國的攜號轉網數據來看,選擇這項業務的用戶也不算多。據悉,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前期試驗五省(市)截至11月26日,完成“攜號轉網”用戶316萬,攜轉占五省(市)用戶總量的1.8%。此外,其余26省(自治區、直轄市)系統于11月10日起上線試運行,截至11月26日,26省(自治區、直轄市)共發放攜出授權碼11.2萬人次,7.2萬個用戶完成攜轉,占總用戶量的萬分之零點五。
提醒
騙子詐騙又出套路!
攜號轉網試運行以來,全國其他省份陸續出現一些“舊瓶裝新酒”的電信詐騙案件,例如,通過假冒運營商客服的身份,給用戶打電話,稱之前提交的電話號攜轉資格已經通過,但是如果用戶想得到授權碼,需要填寫完整信息并綁定專屬銀行卡,并提供給用戶一條有網址鏈接的短信,讓用戶點擊進入網站進行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及密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的完善,以此騙取錢財。
11月27日,濟南市一位中國移動營業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移動公司不會主動以打電話的形式通知用戶進行攜號轉網服務:“事實上,用戶是否進行攜號轉網業務是一種自由的主觀行為,我們是以客戶的需求為目的,提供服務讓用戶自由選擇。”
延伸
轉后服務如何保障?
新華社報道指出,攜號轉網不僅要“轉得快”,更要“用得好”,服務十分重要。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說,工信部明確要求各地通信管理局建立攜號轉網工作監管專班,加強監督檢查,嚴厲打擊懲處違規行為。與此同時,工信部已組織技術力量對電信企業攜號轉網系統開展連續監測,并委托第三方開展用戶暗訪體驗監測。
“攜號轉網能使用戶享受不同運營商的服務,促進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說,工信部將對全國攜號轉網進行專項監督檢查,提升網絡和服務質量。
“充分保障用戶知情權、公平交易權、自由選擇權是攜號轉網服務的基本要求。”中國電信市場部副總經理王磊說,中國聯通將加大流程優化,擴大服務網點,加強服務保障,并定期收集梳理用戶意見,做好保障與服務工作。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也表示,將持續高效率推進系統改造,提供多通道便捷服務,客戶可通過短信、客戶端、營業廳等多種方式咨詢或辦理,并將落實相關服務標準,創新更多產品,持續保障和優化通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