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智能快遞柜在小區、寫字樓附近隨處可見,它能夠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非常便捷,不過問題也來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發現,快遞員不再送貨上門了。
快遞量連年增長,快遞員派件壓力加大。
張女士住在北京西城區某小區,前幾天她在網上訂購了一些進口食品,包裹到了之后就被快遞員私自放到了快遞柜。等拆開包裹時,張女士大吃一驚。
北京市民 張女士:發現有一只死蟑螂,因為畢竟是食品,我就聯系賣家,賣家不讓退,因為我不能提供當面驗貨證據,他們給賠償一部分的金額。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像張女士一樣,自己的快遞在沒有被告知的情況下送到快遞柜的消費者有很多。
北京市民:我覺得這種柜子是方便了快遞員,就是快遞公司,我們普通消費群體的話覺得還是很不方便的,特別冬天下來取快遞特別麻煩。
記者發現,用戶從快遞柜取件,多數是免收服務費的,但快遞員存件需要付費。
快遞員:最小的格口是2毛,然后中號的格口是4毛,最大的格口是6毛錢,對我派件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我最早一天下來就是90到100,就是100個快件,現在我一天可以派150到160。
快遞員:我放的是比較少,像其他快遞員都放的比較多,有一個月1000、2000元的都有。
雖然有些快遞公司會給快遞員進行補貼或者費用返還,但也有不少公司規定,快遞柜使用費由快遞員自己承擔。盡管如此,很多快遞員也愿意自掏腰包。
快遞員:雙11期間一天500、600個,實在是處理不過來。
快遞員:公司要求當天派貨率在95%以上,不排除任何的異常。派件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客戶電話不接,來回再折騰把效率就降低了。
配送呈個性化趨勢發展
專家:應給消費者選擇權
就在10月1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正式實施,為了保護快遞用戶合法權益,其中一條就規定,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征得收件人同意,投遞快件后應及時通知收件人。
但是目前看來,不送貨上門的問題仍然很突出,為什么新規實施如此困難呢?在一家母嬰電商企業,負責人告訴央視財經記者,目前他們日單量在100萬,他們選擇與多家快遞公司合作來保證配送,送貨到家。
某母嬰電商品牌運營經理 簡榮:在過去的兩年訂單增速非常快,18年這個數據大概是500%,今年預計能達到800%的量。
某母嬰電商品牌倉儲物流負責人回穎:快遞員沒有送貨上門,是增加了一些客服方面的壓力,我們還是希望快遞配送方式,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多便捷自主的選擇。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快遞企業80%訂單來自于電商,隨著電商企業單量的不斷增長,快遞公司與之適配的人工、場地、包裝材料、設備以及運輸等成本不斷攀升。
北京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劉江濤: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其實從整個供應鏈的前端來講,都在降成本。
北京郵電大學物流工程教研中心副教授 楊萌柯:快遞企業大多現在還采取加盟制經營,加盟制特點,它是獨立法人,自負盈虧,所以對于這些加盟的網點來說,它們多半還是采取人力進行配送,在快遞單量劇增的情況下,人力就面對著很大的派件壓力。
在效率和成本壓力之下,快件入柜也成了多數快遞員的無奈選擇。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主要企業已投入運營智能快遞柜27.2萬組,新增近7萬組,箱遞率達8.6%,快遞柜日處理單量在1200萬單。
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快遞箱遞率有望達20%,對應快遞柜格口需求約為7600萬個。如何解決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100米的高效、高質量派送問題,將成為全行業需要應對的問題。
北京郵電大學物流工程教研中心副教授 楊萌:對于電子商務企業其實可以從源頭上進行消費者選擇的引導,給消費者選擇權,我們在下單的時候就可以進行配送到柜,或者說配送上門這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