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來自兩江新區消息稱,依據《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兩江新區企業重慶小雨點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近日成功通過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全國企業知識產權貫標達標企業中唯一一家小額貸款公司。
據悉,重慶小雨點自創立之初,就明確定位為自主研發科技驅動的金融科技公司。截至目前,重慶小雨點已提交120項發明專利申請,其中11項申請了國際專利保護,涉及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建模、風控等多個領域。另外,重慶小雨點還取得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0件,商標注冊62件,獲得商標證書26件。
本次成功“貫標”表明重慶小雨點已形成一套完整、科學、標準化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在科技自主創新、運用、管理和保護方面已邁入領先水平。
“對于多數人而言,專利還是一個渴望而不可及的領域,而在重慶小雨點,員工個人申請專利已不再是難事。”重慶小雨點營銷副總裁肖飖介紹,公司一直倡導創新、臻善、群力的企業文化,十分支持員工積極主動創新。只要員工有申請專利的想法,公司的專利工程師會從項目可行性、技術研發到專利申請給予專業的指導和幫助。肖飖自己就是重慶小雨點眾多專利持有人之一。
肖飖發明的《一種業務審批方法、服務器、客戶端及存儲介質》已獲得國家級專利授權,并在重慶小雨點的業務中進行應用。肖飖說:“對于在線信貸而言,最大的欺詐風險來自于黑產的批量欺詐,該專利主要是利用物理傳感器來獲得欺詐線索,對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環境光線變化情況進行采集和分析,數字化建立用戶環境的模擬畫像,識別批量性的欺詐行為”。
肖飖稱,我們常見的貓池或者手機架上的設備群,因為物理位置上非常靠近,所以其聲音,光學,電磁場的環境基本一致。如果AB 兩個手機的設備指紋不同,但申請時采集到的環境非常類似,例如光學檢測到的光學變化是一致的,或者聲音環境一致,那么就可以判斷有很大的造假欺詐嫌疑。通過這一技術的應用,重慶小雨點良性且可持續的風險管控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依托三大創新平臺,兩江新區創新效應不斷“發酵”。目前,兩江新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件,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3.6%,已集聚國家級創新基地6個、市級以上研發平臺256家,高新技術企業32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40家。未來,三大創新平臺將持續為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兩江新區也將為重慶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持續注入新動力。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嚴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