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是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
(資料圖)
2、出處:宋·蘇軾《赤壁賦》。
3、原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5、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6、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7、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8、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9、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0、譯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11、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
12、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著與明月有關的文章,歌頌窈窕這一章。
13、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與牛宿之間。
14、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
15、任憑小船兒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蕩,越過蒼茫萬頃的江面。
16、就如同憑空乘風,卻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飄飄然如遺棄塵世,超然獨立,成為神仙,進入仙境。
17、創(chuàng)作背景《赤壁賦》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
18、元豐二年(1079年),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蘇軾因寫下《湖州謝上表》,遭御史彈劾并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
19、“幾經(jīng)重辟”,慘遭折磨。
20、后經(jīng)多方營救,于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21、”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22、元豐五年,蘇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游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后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后赤壁賦》。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